第(2/3)页 显然,他也反应过来了。 要在新科士子当中轻松找到一个能跟胡惟庸这种顶尖朝臣媲美的,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了。 与其想这些有的没的,还不如先琢磨琢磨这禁海令的事儿呢。 “父皇,这禁海一事,依儿臣来看,还是废除为好!” “您若是把禁海一事写在了皇明实录当中,那将来后世子孙哪怕先开海,怕是也得头疼。” “毕竟,甭管到时候情况如何,一旦开海可就是违背祖训了啊!” “反倒是如果此时把禁海令取消了的话,皇明实录里没了这条,后世子孙若是还想禁海,可以禁。” “可若是不需要禁海的话,就不用为了此事发愁了!” 朱标的话,显然是站在一个大明未来继承者的角度来看问题的。 其实,他对于这个皇明实录是真心头疼啊。 有的条款他其实挺认可的,但有些禁止事项,他就有些敬谢不敏了。 说白了,伱现在禁止起来挺欢快的,可要是到时候如果要解禁,那麻烦简直不是一般的大! 好巧不巧的,他朱标就是下一任大明皇帝呢! 这些问题,指不定到时候就是他会碰到的! 朱元璋听到朱标的话,沉默了良久。 他怔怔地看着远处的殿门,良久不曾说话。 好迷茫啊! 他当初修订皇明实录,一方面是想让后世子孙知道自己这个老祖宗的功绩。 可更多的还是想把自己心中那些执政理念,以及对后辈的一些劝诫全给写进去。 说白了,这就是个希望把一切最好的都留给后辈的传统父辈的一种行为罢了。 或许他很固执、很孤僻、很执拗,可他的心确实是好的。 但如今看来,这种行为,反倒是成了后世子孙的禁锢? 想起来,多少有些可悲呢! 不过,朱元璋不是那种多愁善感的人。 刀山火海一路走来的朱元璋,就没有那个悲春伤秋的细胞。 他仅仅只是感慨了一会儿便抛到一旁了。 他再次看了看放在一旁的大明堪舆全图后,沉声道。 “标儿,咱的意思是,凡事不可忽左忽右。” “咱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!” “开海固然有利,但海寇也不得不防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