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百九十七 功德利于千秋-《释怨——谋而后行》
第(2/3)页
许是司马琛先入为主地认定承颐的脚原先受过伤,如今就算治好了,走起来路来也没有以前没受伤时那般正常。但能两肩端平,不一高一低地拧着走,司马琛已经很满意。不禁叹道:“早知道凌宵能治好你这腿,当日早点寻了他来治,也不至于耽搁了你的一门好亲事。”
承颐听到这话,心中冷笑,知道自己的父皇说的是与卢慎梓家孙女的事。但面上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样子,如无知的麋鹿,睁着一双懵然无知的眼睛,就那样看向自己的父皇,等着他把话说明,心里却在想着自己的打算,倘若父皇下一步直接说出来后,自己该怎么回答。
幸而司马琛无意在这件事上纠结,他已经与卢慎梓结下儿女亲家,自己的儿女不少,这个人真的不一定非要是承颐。遂说道:“你是不是心中有疑惑,为何朕要你继续装作没治好脚的样子?”
承颐忙躬身答道:“儿臣虽然不明白父皇为要这样吩咐,但儿臣想,大抵父皇是为了保护儿臣,不让儿臣再受伤害的意思。”
司马琛说道:“既然懂父皇的用心,为何你在河间府不召府兵?一万五千户的食邑,按理你可拥有五千府兵。倘若有五千府兵,有人想要再加害于你,只怕也得掂量一下。”
承颐点头说道:“五千府兵看似不多,着力培养起来,说不得还能成一军。然承颐以为,军队应该用来保卫国土和人民,如果只是用来保护儿臣,太过奢侈和浪费了。承颐身边有一些护卫保护,已经足够,无谓再为儿臣浪费更多的人力。”
司马琛听了这话,心中有所触动。想起秋中值送来的那些消息,自己的其他几个儿子,到了自己的封地,首先做的都是建府招兵。
尤其是司马长恭去了淮南后,淮阳河是免强没有再泛滥,但却年年需要户部拨钱粮去治理,而其中有一部分钱粮却是养他的府兵去了。只是司马长恭会做,每到治理河道时,将府兵派到河道上巡视,便算是参与了河工,领一份钱粮,也无人敢说什么。
至于留在隆安城的三个儿子,食邑自己给得更多,虽然他们自己没有去封地,却也派人到封地上召了府兵。司马长明更因为徐直离隆安城比较近,时常自己还去打理一下,表面上做着随时去封地的准备,实则是去检视那些府兵和自己封地的食邑收成……
想到这,司马琛仔细地盯视着这个幼子,想从他的眼中或表情里看出点什么。但是,除了那一派纯净的淡然,他什么都没有看到。
第(2/3)页